close
我一直覺得,家教是要面對學生和家長的「two-way 運作模式」的工作,也就是家教工作包含以下互動:
(1)老師與家長的獨立互動
(2)老師與學生的獨立互動
(3)老師與(家長+學生)的交流互動
實際上,當我的身分是屬於家教老師時,我內心的設定就是我其實有兩位與家教相關的當事人。


因此,在面談時,雖然我面對的是家長,但我同時也會想到小孩;
或者,在上課時,雖然教學對象是學生,但我也會思考如何讓他/她的爸爸媽媽知道今天的上課情形(特別是如果有需要立即反應的狀況發生)。

我的面談經驗中,有的只有家長出現;有的是家長先談,小孩之後出現(試教);有的則是家長和小孩一起跟我面談。小孩會出現的機率其實蠻大的,就算當天沒有要試教,但老師會看到小孩、跟他/她打個照面通常是很有可能的事。而這就是很好的一個時機:讓小孩知道你/妳是誰、對你/妳有個第一印象。

我的想法很簡單,家教是一個與人高度相關的工作,只要是與人相關的工作,「建立友善的關係」是很重要的基礎。有時候,甚至是最重要的基礎。在這個基礎上,才能往上做其他的工作。

所以,我會在我的正式履歷之外,多準備一份給學生的履歷。
讓小孩在第一次碰面時知道這位老師也很重視他/她,不論之後這位老師有沒有錄取。我的用意是,除了讓小孩認識我、覺得他/她自己備受尊重外,還有,他/她也需要為自己的課程負責。

給學生的履歷,有更多的彈性,只要把握上述精神即可。我曾經用過的方式有:
(1) 正式履歷的簡化版+注音:
附上我的個人資料、學歷、擬定教材,視學生年級加上注音在旁(word提供旁列注音這種功能,但是要記得檢查喔!因為有的破音字要手動改音)。

(2)寫給小孩的一封信+注音:
如果在先前與家長聯絡的電話裡,已經得知小孩的興趣、喜歡的活動等,可以用此方式另外呈現。
給___:
我叫dignify, 妳可以叫我dignify老師。我教的科目是語文,我本身就是喜歡學習語言的人,喜歡看書,喜歡模仿不同語言有趣的發音,還可以認識不同的人!今天是第一次看到妳,不過先前在電話中跟媽媽談家教的事時,聽她提到妳喜歡畫畫......

(3)年紀較大的學生,可以直接給正式履歷:
如果是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學生,對自己需要的上課內容已有較明確的認知,可以向對家長談話般,和他/她討論在學校的功課狀況等等,並詢問他/她對家教科目有沒有自己希望可列入的教材或期待的互動方式。


走筆至此,我忽然想到一點,也許是科目的差異,而使得我會有「為學生準備履歷」的想法,因為我主要的教授科目是語文類,當我從學生在閱讀自我介紹時,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評估時機呢!可以觀察他/她對注音的熟稔程度、是否需要注音輔助、有哪些用詞是他/她不會的等等。


我相信,所有你/妳為學生做的,最後也會回饋到你/妳日後的教學上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ignify 的頭像
    dignify

    【中文個別家教 & 團體小班】

    digni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